来源: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生活旅游投资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金三角经济特区主席赵伟,2016年,《环球人物》杂志
引子:十一年如一日
2018年4月26日周四,万象时间下午五点半,年近古稀却又不服老的赵伟主席终于愿意摘下老花镜,放下三页纸的会议提纲,结束和博胶省副省长坎金·额尔玛尼哈开了两个半小时的工作会议。这是本周第二次省政府和特区管委会工作会议了,周一是和坎潘·佩雅翁省长一起开的。
“现在去吃饭,今晚住在特区,不回去了吧?” 赵主席盛情邀请坎金副省长,意犹未尽。从特区到会晒还有50多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今天是特区十一周年纪念日”,有人告诉坎金副省长,他明显没想起来这茬。很多人也明显没有意识到,都十一年啦!
晚饭的地点就在湄公河畔,当年的烂泥坑,现在是一片草坪。护堤公路沿着河岸伸展,夕阳西下,正是锻炼的好时段,很多人沿着道路或散步或小跑,现在这种闲适的情景越来越常见了,不像前些年,到处都是施工现场,一年365天,几乎没有停歇。如今,至少有个休闲小镇的样子。
晚饭后,有人准备了生日蛋糕,老爷子挺开心,拉着坎金副省长和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他是真把特区当自己的孩子来培养了。谁又能说不是呢?十一年的时间,真正的孩子,也该从婴儿长到高高的个子啦!
△2017年,湄公河右侧,已经开发十年的金三角经济特区
“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想找个方法实现我的晚年价值,到最困难、最有挑战的地方,老挝金三角无疑是我知道的最合适的”“老挝人民借我一片土地,我要还老挝人民一座城市”。
赵伟主席向坎金副省长说起当初的想法,坎金副省长也很感慨。当初的他,肯定没预料到,困难和挑战会有那么多。
要实现这个诺言,坚韧必须长到骨头里。不过对于这位中等个头、身材清瘦、说话嗓门大、“只念了四年半书”还当过赤脚医生的老先生,似乎艰难困苦都当作干粮,毕竟人生的朴素道理都是家乡的黑土地教会他的。如果说五十五岁之前,他的故事是底层逆袭的励志经典,那么五十五岁之后,他的故事就是开荒拓土的热血传奇。
△赵伟主席向国会主席巴妮·娅陶都女士赠送礼物,木棉花沙画
金三角,世人闻之色变,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西方殖民者把罂粟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平凡的土地上,这里便和鸦片、毒品纠缠了一个多世纪,成为了“邪恶”的代名词,各方势力混杂,手段尽出,从中取利,谁会在乎这里的人们是否有未来?
直到有一个人,要以毕生之力改变一方天地,创造出以发展城市经济替代原有罂粟经济的模式。2007年4月26日,老挝中央政府和五十五岁的赵伟主席在首都万象签订了第一份开发合同,要在“金三角”建立一个旅游开发区,金三角经济特区的诞生以此为标志。
第一份合同,面积是8平方公里,期限是五十年,最低总投资8660万美元。那个时候,赵伟先生的身家大约16亿美元,而老挝金三角地区只有荒地和农田,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一到雨季,要进入这里,悍马车和直升机是比较合适的交通工具。2010年,政府发布政令,批准开发区升级成特区,面积提升到100平方公里,期限“升级”成了99年,最低总投资也“升级”到了10亿美元,并都写进了第二份合同里。
长达一个世纪的合同,放眼全世界也不多见。“我只要还能动,就会继续干下去,干不动了我的子子孙孙会继续把这件事情做下去”。赵伟主席如是说。
豪迈的话语,说起来容易,要变成现实,代价却是实实在在的资金和无数心血。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了解之后的人,鲜有不震撼。
第一章
湄公河畔建基业
湄公河,金三角,老挝一侧,从来被世人所遗忘。
△湄公河右侧,2007年之前人烟稀少的老挝金三角
这里曾经有座古城,但因世事变迁早已破败,残垣断佛遮掩在热带茂密的草丛树林里,难以寻觅。几十年前,这里一度被当作毒品争夺的战场;然而硝烟散去,被遗忘得更加彻底。
△苏万那空堪古城遗址
村庄零散分布在湄公河沿岸,老百姓种地、捕鱼、拜佛,或者做点小买卖,日子平平淡淡。道路坑洼,灰尘弥漫。唯一特别的地方,就是一块湄公河冲积沙洲上密集生长的木棉树,吸引对岸泰国的游客匆匆一瞥。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人愿意来到这片土地。
△开发之前的木棉岛
可以预见,如此继续,即使再过半个世纪,这里依然会是失落之地。是什么样的疯子,才会想要在金三角这种看起来毫无希望的地方建起一座城市?
也许,疯子和伟人,往往也只有一线之隔。“当初就是这一片火红的木棉花吸引了我,让我下定决心在这里投资”。木棉树,雄伟挺拔,无叶而花,有英雄树之称,用来做公司名字,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木棉花
高楼广厦,起于累土。一穷二白,该如何开始?
有人很好奇,如此天降馅饼,老挝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配套措施才合适?答案是,除了一片空地和十年免税,其他什么都不管。三通一平?不存在的。招商?自己想办法。那片空地,政府还要占合资开发公司金木棉集团20%的股份,换做其他投资商,肯定掉头就走。君不见,那些年中国人到老挝投资的,绝大多数是小商贩、橡胶园、开矿山、水电站。到最落后的地区 投巨资 搞基建 造城市?半个世纪都不一定能回本,开什么国际玩笑!
傻子和伟人,大概也只有一线之隔。
△2007年,中心区
△2008年雨季,木棉大道
刚来的时候,除了荒草蚊虫多,什么都不多。团队吃住是第一个难题,没有住房,没有水电,没有蔬菜,没有肉类……第一年,周围村寨里的鸡鸭猪就差不多被买空了,当地人几乎没有种蔬菜的习惯,无法供应大量的新增人口。建设是第二个难题,没有机械,没有工人,没有水泥,没有沙子,没有石头,没有砖瓦,甚至没有图纸。
没有,就自己动手。动手解决不了的,就从邻国进口。没有图纸,自己画;没有沙石,自己挖;没有砖,自己烧;老挝缺少工人,就从中国、泰国、缅甸招;效率就是生命,“有问题,大不了炸了重建”(后来真有拆掉重建的)。
“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见山开路,遇水搭桥”。主动发挥创造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要知道,最初的金木棉集团员工,从学历上讲,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高中以上。如果算上缅甸工人,则比率更低。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一腔热血,吃苦耐劳。
△2008年,时任国家主席朱马利·赛雅颂视察
△2008年,时任国会主席通邢·塔马冯(后任总理)视察,道路泥泞
没有住房,先租老百姓的房子,然后自己建。赵伟主席自己租住的房子在东鹏县,湄公河边。为了让远在国内的妻子放心,谎称是“七星级”酒店,其实只是老百姓的矮平房,没空调,雨季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七星级酒店”
没有蔬菜肉类,买都买不到了,就自己种、自己养。热带地区,国内的蔬菜种子拿过来,除了空心菜长得茂盛,其他很多品种都长得歪瓜裂枣。后来很多年这个问题都一直困扰,最普通的食材,都需要从中国、泰国大量进口。
有个笑话,说村里面的冬瓜猪,见到金木棉的车转身就跑,被抓怕了。还有个真实的故事,浪漫而凄美,当年发现这里木瓜特别好种,金木棉的员工种了一大片的优质木瓜,获得了大丰收,骄傲地贴上集团的LOGO。没想到,那时候没那么多消费者,员工吃不完,卖不掉,连送都送不出去,听说猪吃木瓜都吃吐了。金木棉人第一次尝到了被市场规律打败的滋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再也没种过木瓜。
△令人怀念的木瓜
△2008年,赵伟主席带领员工剥玉米
△2013年收玉米,因为用处多,玉米的种植坚持到现在。(很多老员工应该看到都怕了吧?)
2007年开始动工,解决了无数想都想不到的困难,逐渐修建出了第一栋房子,第一条公路,用上了自来水和比较稳定的电。员工逐渐增多,赵伟主席带领的“联合国部队”,开始让工地四处开花。老挝金三角的开发,总算是起步啦!
△当年在建的木棉大道和娱乐大厅
△当年在建的海关楼
△当年在建的湄公河护堤
△当年在建的木棉花园酒店
△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本扬·沃拉吉(现任国家主席)视察特区
第二章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如果谁以为,解决了吃住建设问题就万事大吉,那就太天真了。
当地的老百姓,多为傣族(老龙族系),还有赫蒙族(苗族,老松族系)、克木族(老听族系)等,世世代代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旱季烧山焚田,雨季种上一季水稻,舒舒服服过上一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外国人,买走他们的土地,改变经济结构,让他们很不适应。
最初的反对者很多,反对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买政府的账,抬高土地卖价,占用已经卖掉的土地继续种田,把果树、杂树、芭蕉,茅草棚子都算在赔偿清单里,要求附加修建各种设施,这是最文明的;暗地里,砍掉绿化苗木,顺走建材燃油,割走电缆等等,也不是大的问题;更有甚者,拿着刀枪,赶走施工的工人。最严重的,是他们依然视你为外来者,不信任你,给多少钱都不行。
“万事开头难,老百姓也有他们的苦衷,将心比心,要好好对待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认可我们的事业”,赵伟主席身体力行,在全集团贯彻这个原则。老百姓提出来的诉求,能承担得起的,都满足;犯错的老百姓,给他们讲清楚道理,好吃好喝再送回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习俗,参与他们的社会、宗教活动,主动融入他们的文化圈子。没有更讨巧的办法。
最先接受的自然是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在中国勐腊和景洪等地学过中国话的年轻人,很轻松就能在家附近找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何乐而不为?中心区,原来班匡村的村民,每家每户都免费分到了一套房子,卖掉土地的,还可以一次性拿到几十万上百万泰铢的补偿款。在基本工资只有不到四千泰铢的当地,无疑是一笔巨款。
施工挖出大量的文物,金木棉集团马上赠送给寺庙,并捐款重修庙宇。村民有困难,金木棉集团捐款捐物帮扶。泼水节,木棉节,新年,赵伟主席带着员工拜访村民,举办活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特区建设越来越大,老百姓生活越来越便利,终于越来越多的村民和政府部门认可了金木棉集团和赵伟主席。
能让老百姓认可支持,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谁以为,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和某些地方官员制造的麻烦就万事大吉,依然太天真了。相比后面的麻烦,什么员工消极怠工、老百姓投诉、供应商欺诈、洪水、地震,那都不叫事儿。
金三角是一个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地方,湄公河两岸三国,各方势力错综复杂。金木棉集团强势入驻,自然有人很不高兴。某年有一天,赵伟主席身边的团队突然如临大敌,因为有人送来一封给赵伟主席的匿名信,没有一个字,只有几颗子弹。威胁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有人建议赵伟主席赶紧离开金三角,却被他断然拒绝。
“怕什么,听到兔子叫唤就不种黄豆啦?我脑袋摆在这,有本事他们来拿!” 东北人的强悍性格显露无疑。
国家对此事非常重视,加大了派驻的部队数量。在2010年的国庆节,还在特区举办了阅兵仪式,震慑宵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2011年10月5日,湄公河大案突发,缅甸和泰国成为千夫所指。负面影响殃及河流另一侧的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一时间,风声鹤唳,媒体喧嚣,旅游活动中断,员工大量离职,工程建设暂停。
金三角经济特区一面忍痛安抚内部,一面同仇敌忾,大力配合老挝和国际警方的调查取证工作,直至真相逐渐露出水面。伤天害理者,虽远必诛。2012年,老挝和中国警方合作,抓捕了缅甸籍罪魁糯康等众,并最终使之伏法。金木棉集团协助建设“老中泰缅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营地,湄公河水域的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
△湄公河联合护航编队顺利抵达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
金三角经济特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区域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的细节鲜有人知。事件造成的伤痕,只能靠时间慢慢愈合,随着事件影响慢慢淡化,湄公河再次恢复生机,金三角经济特区的发展速度才再次加快。
多年来,在国际上,还有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关注着特区。支持者有之,诋毁者亦有之,利益相关是唯一的原因。官方层面,很多国家的大使等官员亲自到特区参观;媒体机构层面,各种明访暗访一直都在进行。
△德国驻老挝大使迈克尔·格劳访问特区
△日本驻老挝大使引原毅夫妇访问特区
支持特区者,称这是为地区发展做出的贡献;诋毁特区者,找到很多缺点进行抨击,甚至捏造事由强加在金三角经济特区头上。
有的记者很有意思,因为自己的目的并不光明,进入特区的时候,心理压力较大,常常采取化名、偷拍、诱导的非法方式获取素材,甚至把自己害怕的状态写进文章里。其实没人在意他们。只有某地电视台的记者胆子大一点,以非常友好的方式申请专访,并且成功得到了采访赵伟主席的机会,以及全程吃住行免费待遇。整个采访过程中满脸萌意、人畜无害。回去之后,制作了一期耸人听闻的节目,完全颠覆了真实的信息,令人目瞪口呆,哭笑不得。
有媒体称金三角经济特区是“殖民地”、“国中国”、“自己制定法律”、“贩卖野生动物”、“制毒贩毒“、”贩卖人口”等等,其实他们罔顾最基本的事实,蔑视老挝的主权和法律,也根本不关心当地人的生活。他们只想说自己的、能吸引眼球的故事,达到自己的目的,哪怕是捏造和栽赃。
△某地电视台的欺骗性采访和不实报道
△某组织发表的不实和误导性描述
△某媒体发表的不实报道
“特区是开放的,关起门来没办法发展,形形色色的人都能进来。嘴巴长在别人身上,说什么的都有。我们欢迎大家进来亲眼见证,金三角经济特区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发展特区、加强管理,用事实说话,让政府、让老百姓来评价。”赵伟主席如此看待这一现象。“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是自己要硬气,第二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
△博胶省省长坎潘·佩雅翁授予赵伟主席发展贡献奖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儿童教育不可忘。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宋迪·隆迪授予赵伟主席发展贡献勋章
没有什么谣言,能比事实更有力量,走自己的路,做正确的事。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让你更强大。
第三章
一带一路东风暖
博胶省,是老挝最西端的省份,金三角恰好在最西端那个点上。从地图上看,也处在中南半岛的“心脏”位置。2013年12月10日,由中国援建的老挝—泰国第四友谊大桥在博胶省会晒县举行交接仪式,标志着昆曼公路全线贯通。老挝立志要“变陆锁国为陆联国”。
一带一路的东风吹进来,老挝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金三角经济特区也逐渐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
△老挝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欢迎访问老挝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赵伟主席带领特区,一方面勤修“内功”,巩固基础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外部合作洽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东盟企业及游客了解特区、进入特区。
△2013年底,博胶省会晒,湄公河大桥通车仪式,昆曼公路全线贯通
△2014年,赵伟主席在东盟博览会(广西南宁)论坛上发言
△2014年,特区举办首届旅游文化节
△2015年,特区和昆明滇池水务公司签订污水处理厂合作协议
△2015年,“一带一路·七彩云南”国际汽车拉力赛老挝赛段在特区成功举办
△2017年,赵伟主席率队参加“中国云南——老挝北部合作工作组第八次会议”
△2017年,赵伟主席率队访问云天化集团
△协调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班
△2018年,第十八届木棉节期间,金三角国际货运码头配套工程建设启动,污水处理厂主体竣工
特区跟上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大趋势,发展日新月异。到2017年,估算总投资金额已经达到15亿美元,常住人口近3万人,客房总量约7000间,年旅游人数60万人次。连带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都在日益完善。
谁也不能否认,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第四章
初心不改续征程
2018,不平静也不平凡的一年。十一年在九十九年面前,不过刚开始。作为新兴的旅游小镇,和那些成熟的城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过往如何已无暇细品,在当下如何持续提升老百姓的收入?如何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如何发展旅游配套产业以及提升产业附加值?林林总总,前路漫漫待求索。
赵伟主席常言:“君子无能怨自修,不懂就学,一天进步一点,一年就能进步很多”。未来,充满希望。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对于老挝政府和老百姓的信任和期盼,以及外界的纷纷扰扰,发展成就是最好的回答。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照片,撰稿:木棉花新闻传媒工作室
老挝金三角经济特区
【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留言后台,本网将于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老挝旅游简介